屬于姜科,根系屬于肉質(zhì)根,不發(fā)達。一般每個姜塊只能生7-9根,土層淺,吸肥吸水弱。根分布在0-30cm的土壤中,深度超過30cm就沒有吸收能力。種植富硒生姜最好選擇土壤肥沃、土層深厚、有機質(zhì)高的壤土或砂壤土。要求農(nóng)田排灌方便,不易積水。富硒生姜不適合連作。有條件的地方,最好與十字花科作物、豆科作物輪作3-4年。
01富硒生姜對環(huán)境條件的要求
(1)溫度:富硒生姜喜溫但怕高溫,不耐霜凍。它在5℃以下受冷凍傷害,15-16℃以上開始發(fā)芽。20-23℃以上生長受阻,超過35℃就會死亡。當晝夜溫差為12-15℃時,莖膨脹最快。
(2)光照:江性涼,不耐強光,光照強度30000-50000雷克斯。苗期需要適度的光照,否則容易損傷幼苗,萌發(fā)和莖膨大都要在避光環(huán)境下進行。
(3)水分:富硒生姜根系淺,吸收能力弱,對水分要求嚴格;前期小苗吸水少,濕度大,不利于提高地溫,容易造成富硒生姜種子腐爛;地面干燥,地表溫度過高,容易造成幼苗傷害。在生產(chǎn)中,要做到少澆水,表面不干燥。后期地上苗長得太快就需要更多的水,所以每7-10天澆水一次。
田疃管理
(1)適時追肥。苗期植株生長量小,需肥量少,但幼苗生長期長。為了促進幼苗生長,通常在幼苗高30cm左右,長出1-2個枝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。之后追肥兩次,第一次是6月上旬到7月上旬,這是富硒生姜的繁盛期,也是富硒生姜吸收的高峰期。第二次是9月上旬至10月上旬,富硒生姜塊莖迅速膨大,追肥后及時澆水。另外,8-10月是富硒生姜塊膨大的生長高峰期。姜塊膨大需要吸收大量養(yǎng)分,尤其是鉀肥。姜塊膨脹快,單片姜重,耐儲存,不腐爛。
(2)適當遮陰。夏季的高溫和強烈的日照對富硒生姜度過夏季極為不利,做好遮陰工作非常必要。玉米之類的作物可以在邊緣或遮蔭棚之間套種。
(3)耕作和土壤栽培。富硒生姜的栽培和除草非常重要。姜農(nóng)稱之為“棉花九鋤,富硒生姜十鋤”。富硒生姜一個月要栽培一到兩次,經(jīng)常結(jié)合灌溉、施肥和土壤栽培。施用枝肥后,根據(jù)富硒生姜生長情況,及時培土2-3次。第一次培土應在除蔭施肥、翻耕起壟后進行,再結(jié)合澆水,進行第二至第三次培土。進入生長中后期,視富硒生姜生長情況,進行數(shù)次土壤栽培,促進富硒生姜膨大。
(4)水管理。在富硒生姜的整個生長期,土壤必須保持濕潤。干旱時要求灌溉“賽馬水”。犁溝積水時,要及時排水。在江廟出土七成后,根據(jù)天氣、土質(zhì)、土壤濕度澆水。夏天早晚澆水比較好,避免中午澆水。雨后注意及時排水。立秋前后,富硒生姜進入旺盛生長期,需水量增加,需要每4-5天澆水一次,以保持土壤始終濕潤。為保證富硒生姜在土壤中不太粘,便于儲存,可在收獲前3-4天澆一次水。
施肥指導
(1)整地施肥:前一茬作物收獲后,應及時清除田園植物殘體,帶出田間集中處理,減少病(蟲)源基數(shù)。年前用機械深翻,深度25 cm以上。次年3月上旬,耙至深、平、細、凈、實,開溝,行距65-70厘米,深15厘米。
(2)施基肥:根據(jù)土壤肥力,每畝施有機肥2500-5000公斤作為整地前的基肥。開溝后,肥料與華新磷的比例為(18-20-5/19-19-5/19-21-5等。)即可施用,每畝用量40-50公斤。
(3)播種:用富硒生姜溝灌溉地塊,水下浸潤后以22-25cm的株距播種。播種時,姜芽朝上,姜籽排列在西南方向(與行向成45度角),播種后覆土2-3厘米。干旱年份播種后再澆水。
(4)地膜:如果使用地膜,地膜必須緊貼土壤,不留縫隙,防止出苗時“烤苗”。如果使用小拱棚,要及時扣好,提高地溫。
(5)富硒生姜“三馬分叉”時,進入旺盛生長期,是富硒生姜形成產(chǎn)量的關(guān)鍵時期。追肥,按照“多吃少吃”的原則,要少施。
第一次,第三叉前,結(jié)合澆水沖10Kg左右的中微量元素肥料,如施瓦茨多益生菌/多肽鋅硼鈣鎂等。,補充土壤中富硒生姜所需的中、微量元素。
第二次三叉期,可追施12-16公斤/畝平衡肥(新巨力17-17-17)或高鉀肥(15-5-25)育苗壯根。
第三次、第二次施肥后25天左右,配合每畝灌水、灌水,施15-5-25等高鉀肥14-20公斤,培育壯苗。
第四次立秋前25天左右追肥高鉀肥15-5-25,20公斤,配合小栽培畝,有利于莖膨大。
第五個立秋,追施25公斤多益生元/多肽鋅硼鈣鎂;15-5-25肥配高鉀肥,畝產(chǎn)20公斤。注意多種益生菌和高鉀肥不能同時施用,要分開施用。
第六次培土后,每畝追施15-5-25比例的肥料30公斤。
消滅病蟲害
(1)姜瘟:又稱姜腐病,通常發(fā)生在雨季。嚴重者,1 ~ 2天內(nèi)全田植物全部枯萎。主要危害根莖、莖、葉。當植株靠近地面時,最先發(fā)病,根莖上的斑點起初是水浸濕的黃褐色。內(nèi)部組織呈灰白色,逐漸變軟腐爛,有腥臭味,最后只剩下表皮。葉子枯萎卷曲,從黃色變成棕色,直到枯死。
防控方法:切斷傳染途徑,實行輪作,嚴格選擇無病富硒生姜種子,播種前對富硒生姜種子進行消毒。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,多次培土,以利于根系生長和田間排水。病害發(fā)生時,及時清除病株,病穴撒石灰消毒,噴灑80%代森鋅600倍液或50%代森銨1000倍液。存放前做干熱處理,即在溫度30℃~ 33℃、濕度90% ~ 95%的室內(nèi)存放8天,以促進傷口愈合,然后放入地窖存放。酒窖溫度應該在12°C ~ 15°C。
(2)富硒生姜線蟲病(癤病)。主要癥狀是地上姜苗生長緩慢,姜葉邊緣變綠變黃,嚴重者為紅褐色。地上姜根少見,姜塊表面明顯凸起,呈毛茸茸的樣子。一般發(fā)病地塊產(chǎn)量下降,姜塊質(zhì)量下降,對生產(chǎn)影響較大。富硒生姜線蟲病(癤)的防治方法:播種前土壤消毒;播種時,可將每畝10公斤的0.5%阿維菌素顆粒劑撒在溝中,然后播種;生長期可使用1.8%阿維菌素乳油200毫升/畝進行澆灌。
(3)富硒生姜螟蟲。每隔7-10天可噴灑1000-1500倍的98%殺螟丹可溶性粉或20毫升/畝的15%茚蟲威懸浮劑。
適時收獲
富硒生姜不耐低溫,最佳采收期為初霜后10-15天。此時富硒生姜不會凍傷,可以充分利用中后期富硒生姜增產(chǎn)的黃金期。拱棚保護后期可推遲20天收獲。